你曾經遇過這種狀況嗎?
跟其他部門的同事討論專案,你問了一句「為什麼要這樣做?」對方的表情立刻變得有點僵硬。或是你問了「這個有考慮過嗎?」對方的防禦心瞬間升起,甚至帶點不耐煩地回「你是不是對這個決定有什麼意見?」
明明你只是想確認資訊、把事情做好,卻被當成是在找碴、在質疑專業。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的腦袋裝的不一樣
當我們在收集資訊的時候,通常目的都很單純,比如想要追根究底、搞懂邏輯、確保沒有遺漏什麼重要的細節…等等。
但對方呢?如果這時他的計畫已經定了、時程已經排了、可能還跟主管報告過進度。現在他需要的是趕快往前推進,而不是再回頭討論「為什麼」。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我們問「為什麼要這樣做?」對方很可能解讀出來的卻是:
- 你在拖時間
- 你在找麻煩
- 你在質疑我的專業
- 你要為我的計畫製造變數
這並不是說對方太敏感,而是我們的腦袋各自裝的東西不一樣。我們覺得自己只是在收集資訊,對方卻以為我們在挑戰他的決策。比如說:
- 當我們問「為什麼要這樣做?」對方聽起來是:我覺得這樣不對
- 當我們問「這個有遵照規範嗎?」聽的人可能會覺得你言外之意是:你可能做錯了
- 當我們問「這個功能會很常用嗎?」他可能會覺得你在酸他:我懷疑這個需求的必要性
即使我們沒有這個意思,對方也很可能這樣解讀。因為溝通不只看我們想說什麼而已,對方實際上聽到的是什麼,才是我們更需要關注的地方。
語言背後的隱藏訊息
溝通很詭異的地方就在這裡。我們說的話,傳達出來的通常不只問題內容本身,還會在不知不覺間,間接地傳達出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在溝通領域有個概念叫做非暴力溝通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NVC),由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Rosenberg) 提出。這個框架指出,有效的溝通應該包含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簡單來說,完整的溝通應該包含這些部分:你觀察到什麼情況、這讓你有什麼感受、你需要什麼資訊或協助、以及你的具體請求是什麼。
但我們平常的提問方式,往往只傳達了「請求」(請你給我答案),卻缺少了為什麼想要知道答案的脈絡。
所以當對方在完全不知道我們前面的觀察、感受和需要的情況下就接到提問,那他就只能用猜的來填補這些空白了。這就是為什麼對方容易誤解你的意圖,因為他們接收到的資訊不完整。
那我是不是要把這四個部分全部講出來?
其實不用。因為非暴力溝通的想傳達的重點,比較屬於是讓對方理解我們問問題的脈絡和善意的,一種「意識」(consciousness) 的培養。
而且如果真的照著公式逐字念出來,反而會很奇怪。
假如我們單純去硬套這四個要素來對上級說:「我看到這個做法跟我預期的不一樣,我有點困惑、擔心自己理解錯誤,我需要理解背後的邏輯才能配合好,所以想請你跟我說明一下…」
對方很可能沒耐心聽完,甚至會覺得我們在拐彎抹角。
所以實際運用時,我們只需要讓對方感受到兩件事:
- 你為什麼要問 (你的需要是什麼)
- 這對他有什麼好處 (你是想合作,不是找碴)
抓住這兩個核心就夠了。
用「我」而不是「你」來提問
除了說明脈絡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多用「我」、少用「你」。
這也是非暴力溝通中的概念之一。當我們用「你」開頭提問的時候,很容易讓對方覺得被指責或被質疑。但如果改用「我」開頭,焦點就會從「你的問題」轉移到「我的需要」。比如說:
- 「你為什麼要這樣做?」聽起來像在質疑對方,但「我想確認一下這樣做的考量」則是在表達自己的需要
- 「你有考慮過規範嗎?」有暗示對方可能沒想周全的意味,而「我這邊需要確認一下規範的部分」則把焦點轉回來說明自己的職責所需
這個小小的改變,就能大幅降低對方的防禦心。因為我們不是要去檢查對方有沒有做對,只是在說明我們需要什麼資訊才能把自己的部分做好而已。
回到我們前面提過的例子好了,那些會導致說者無心、聽者卻有意的問句,就可以修改成這樣:

看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擔心:「這樣講話感覺好繞彎喔,好像在說場面話一樣...」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如果我們的本意就是想幫忙、想把事情做好,那這些說法只是在把自己的真意說清楚而已。畢竟溝通的目的,就是讓對方理解我們真正的意圖,對吧?
持續做可以累積出信任感
哈佛商學院教授 Amy Edmondson 研究團隊協作時,提出了心理安全感 (Psychological Safety) 這樣的概念。大意是說,當團隊成員感到心理安全時,他們會更願意分享資訊、承認錯誤、也更樂於提出問題。
那這跟我們討論的提問方式有什麼關係呢?
當我們第一次用這種方式提問,對方可能只是單純覺得這次的溝通好像比較順利而已。但隨著我們持續這樣做,對方會逐漸感受到我們的善意,於是心理安全感就開始在這樣的過程裡建立起來了。
而一旦這種安全感建立起來,效果就會開始慢慢放大。
一開始,對方可能開始願意多說一點細節,幾次之後,對方可能在定案前會主動來找你討論,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跟他溝通的成本開始降低,事情推進也更順利… 到最後,雙方的信任感已經建立起來了,很多原本需要反覆確認的事情,變得很快就能講清楚。
最後你會發現,原本卡住的很多事突然都變順了。而且好好說話還有個意外的好處,不只省時間,工作氣氛也舒服多了,何樂而不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