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一間特別重視學歷、而且明星大學幫派色彩濃厚的公司工作過,你一定知道那種氣氛有多微妙。
每次開會時,某幾個人講的話特別容易被點頭附和,總是有固定幾張熟面孔在私下聚會,甚至有些重要資訊會在正式文件發佈前,早就已經先在某個群組裡預熱流通過一輪了。
如果你並不屬於那個小圈圈,會發現自己的意見常常被禮貌性帶過、升遷名單裡每次都沒有你、甚至連平常跨部門的資源協調,都好像得先在「那群人」那裡過一圈才行一樣。
那麼問題來了,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到底該怎麼突圍呢?
先摸清楚遊戲規則
像台大幫、清大幫、常春藤...之類的小圈圈 (這裡姑且就通稱為「O大幫」吧),雖然普遍都是不錯的名校,但在公司裡不同明星學校之間的圈子,卻不見得是互相流通的。
在這種小圈圈裡,對於專業能力等硬指標的重視程度通常不是第一順位,反而比較屬於是同校校友、學長學弟之間的情誼延伸,追求的是一種團體文化上的認同感。在這種非正式的資訊網路裡,成員之間在彼此熟悉與信任的前提下,所流通的資訊與機會自然就比較快、比較多了。
很多人在遇到「O大幫」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反感,覺得他們只看背景不看能力、排外又傲慢。但如果這樣的群體在公司裡已經是一種主流力量,我們還帶著不友善的心態甚至公開衝撞的話,實在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所以我們的第一步不是要去摧毀這個圈子,而是要先設法了解它、搞清楚它的運作方式:
- 這個圈子的成員之間的關係紐帶有多強?具有多少情感基礎、又有多少利益動機
- 這個圈子在公司資源分配上的影響力有多大
- 他們平常聚在哪裡、用什麼溝通方式 (午餐桌、咖啡廳、私聊群組…)
- 他們之間的共通話題 (不一定全是工作,可能是校友活動、某位教授、甚至校隊戰績)
在看懂這些規則後,我們才有可能制定計畫,並選擇用哪種方式來面對這樣的局面。
分析是否值得加入
在摸清這個目標群體的運作模式之後,我們可以先評估一下,加入這個圈子對自己的長期發展究竟是加分呢還是反而可能帶來不必要的負擔。比如最重要的價值觀、能帶來的資源與機會是如何、加入的成本以及可能的風險等等。還有如果我們決定不加入的話,有沒有可能找到其他不錯的替代資源。
- 價值觀是否契合:圈子裡的運作方式、做事風格是否符合你的底線與職業倫理
- 資源與機會:加入後是否能夠實質提升你獲取資訊、資源或專案機會的速度與廣度
- 付出的成本:你需要付出多少時間、精力甚至立場的表態?是否會因此與其他群體疏遠?
- 加入後的潛在風險:例如過於依賴人脈、衍伸的立場衝突、或在圈子失勢時被推出來擋刀
- 替代方案:若選擇不加入,有沒有平行的管道能取得類似的資源與機會
如果選擇加入
如果加入的好處明顯大於壞處,那設法想打入他們圈子的人,一定不只我們而已,這會讓這個圈子裡的人對於應付這樣的事情感到煩不勝煩。所以如果我們決定要加入,使用漸進式的方法會比較好。
首先我們與對方的交流,千萬不能建立在巴結和討好上,這樣還沒開始就矮人一截,對我們未來經營關係沒有好處。我們可以基於平等交流的立場,先從專業領域著手,用自己擅長的技能或知識在一次次合作中建立信任感,讓圈內人覺得「跟你共事很省心」。其他像是在專案中主動提出可行的解法、幫助對方化解棘手問題,這些都能成為加分點。
接下來在聚會方面,我們也不必每次都到場,而是挑選一些對自己有實質價值的非正式場合,盡量每次出現都能帶來正面印象就可以了。至於一些以抱怨或情緒發洩為主的飯局,則需要懂得技巧性地避免參加。
在這同時,我們還要有意識地保留一部分時間與精力經營圈外人脈,像是跨部門合作、參與不同的興趣社群,確保自己在圈子內外都有穩定的資源來源,盡量降低一旦圈子內部出現變動就陷入孤立的風險。
如果選擇不加入
若我們在評估後選擇不加入,首先我們必須要做的是,先摸索出如何能讓自己與這個檯面上的「O大幫」維持一個基礎的友好關係,雖然我們不見得能因此獲得好處,但至少不會因為刻意疏遠或公開對立而被視為敵對陣營,導致在日後合作或資源分配上遭到排擠。
接下來,則要積極的打造平行的人際影響力網路。
我們可以從公司內其他弱勢群體開始,例如跨國背景員工、非主流科系出身的人,或是與業務無直接關聯但有關鍵技能的團隊,設法在工作交流中與他們自然而然地建立互信關係。此外,還可以提議一些像是資源交換等小型合作、配合起來愉快的話,還可以發起一些跨部門的合作專案等,讓我們的人脈漸漸做到能夠橫跨不同部門與層級。
我們也可以在一些公開場合 (例如全員大會、內部論壇、公司內部的社群平台等等) ,在不擾人的前提下,分享一些專業見解與成果,讓更多人可以認識到自己的價值。這條路的優勢在於靈活度高,不受制於單一群體的政治氛圍,而且當公司權力格局發生變動的時候,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人脈基底,在局勢不明朗時也能對我們有所幫助。
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自己身上
其實不管是選擇加入還是不加入,「O大幫」都只是職場生態裡的一種現象,而不是決定我們職涯成敗的唯一因素。而我們真正要思考的,應該是如何在任何格局下都能保持自己的專業價值、然後在這其中設法建立多元穩固、而且健康的人際連結。
慢慢地我們會發現,當我們不再需要依賴單一圈子來生存時,像這樣的圈子反而會因為我們自身散發出的的獨立性與影響力,而主動向我們伸出橄欖枝。所以不管我們最初是否決定要打進某些小圈圈,到頭來還是要去思索並打造屬於自己的影響力版圖,這才是在職場上能夠走得長遠的真正關鍵喔。